通过本站二维码加入知识星球,获得星球官方5-10%返现折扣。

如何看大学的教育

来源:诗童的知识宇宙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02日 浏览次数: 361 次

2018年夏季有幸邀请冯达旋老师和彭培根院士来呼伦贝尔做客。当时请教了两个问题,至今受益匪浅,分享给大家。
我问彭培根院士如何理解建筑设计。
彭培根老师说:我们在做建筑的时候,要把灯做暗了,鸟儿才会来栖息。要把路做窄了,人们才会相遇。人们相遇了,才会有故事.......
我问冯达旋老师,如何看大学的教育。
冯达旋老师分享了一段田苏平老师的笔记给我:
今年八月,我儿子就读澳门大学法学院。八月十二号就报到,正式开课第二天就撞到澳门五十年才一遇的巨型台风——鸽子。在福建成长的孩子是在与台风共舞的环境中成长的,经家乡东海风雨沐露多了,倒也不怯台风,现在澳门又见识了南海台风新气象。
昨日获悉灾后的澳门大学,不是急于组织学生马上回课堂上课,补回学习时间,反而组织学生在校内做卫生,清理灾后垃圾等,进而走上澳门社会做义工,澳门大学此举我认为:在澳门大学新校园建设之初,澳门政府曾出巨资助学校建设校园,今天澳门大学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向澳门大街小巷为台风灾后的社会做义工,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奉献自已的爱心,承担澳大学子义务,实际上这是澳门大学整体对澳门社会感恩的一个表现,是澳门大学对澳门纳税人当初资助澳门大学建设的一种知恩回报的行为,澳门大学用这样一个感恩社会回馈社会的博爱理念,来培养他们的学生:先学做人,后学学业。澳门大学将天灾后的课堂,直接开到做社会义工的桌上,既让学子们看到天灾给社会带来的负面景象,也让未来的精英们懂得如何在灾后付出自已的爱心,这义工之举,看得出文化底蕴深厚的澳大博爱精神。
这次不可抗力的天灾,澳门大学却把它把演变成一本奇特的新书,它让所有新入学的学子,在面对这本五十年一遇的灾难新书前,吹开的扉页就是北方孩子从未经历过的狂风怒吼声,天就象一口漏了的大锅泼下阵阵的暴雨,在澳门大面积停水停电面前,这本书让他们看到了一个坚强的澳门大学在狂风暴雨中依旧傲然屹立在横琴。这本书让他们在大灾难来临之时切身地感受到澳门大学的校长,他们所在书院的院长,以及那些导师和老师们就守护在他们的身边,任凭耳边呼啸而过的狂风,如厉鞭般的骤雨扫过,澳门大学仍是一个安全,团结,幸福,温馨的港湾。这本书在灾后就被澳门大学用大大的“爱”字续写,它让同学们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人生,在做义工的同时,学会了用爱去回馈社会,用爱去回报民众,用爱去感悟人生,用爱去收获自己社会实践的果实,用爱去扩大自已人生的视野……
这场风灾揪动着澳门大学数千家长的心,尤其在内地的家长,从电视上得知澳门因台风造成大面积停水停电,更是坐立不安……但我有幸很早就在微信圈看到澳门大学马万祺罗柏心书院导师梁青宁先生在风灾后实时发送的几张像片,其中一张是当天停水停电的夜里,孩子们围着桌子,桌上点着微弱的烛光的图像,让人感动的是梁先生简短的附言:有光就有希望!是啊,伏尔泰曾说这样的一句名言:人类最可宝贵的就是希望。在这个可怕的灾难之夜,孩子们第一次远离亲人,第一次与澳门人民共同经历了这五十年一遇之塲,然而我们没有看见孩子们惊怕,恐惧的眼光,相反孩子们脸庞上的笑容依旧那么灿烂,那么阳光,眼眸中仍然闪烁着镇定,从容的眼神。风雨飘摇之夜这张照片印证了本书院创院院长许德宝在迎新晚会上的承诺:“每周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时都有不同形式的学术和社会活动。学生和老师们在这个独立的社区里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娱乐,社区的成员们共同参与活动,共同学习。学习与生活一体化,不可分割。”还有一张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是孩子们在澳门做义工在街头由梁导师照的,他们戴着统一的口罩,每个人用手势比划着胜利手势或大拇指,此时每人眼中流淌着是自信,是自豪,是骄傲。此时做为新生家长的我,放心了……
请允许我借用澳门大学马万祺罗柏心书院院长许德宝先生在今年八月欢迎新生的晚会上致词时的一段结束语做为本文的结束语:
“当你真正理解住宿式书院的目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在澳大的经历是你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而且你也会为曾经成是马万祺罗柏心书院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田苏平2017年6月26日写于福州

返回星球主页:诗童的知识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