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本站二维码加入知识星球,获得星球官方5-10%返现折扣。
知识星球推荐 > 知识星球精选 > 投资理财 > 珍大户的经济圈 > 利息股、成长股、热点股,不同类型的股票如何选择?

利息股、成长股、热点股,不同类型的股票如何选择?

来源:珍大户的经济圈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1日 浏览次数: 893 次

后台有一个提问,是问手里有巨额闲钱,该怎么安排?我回答了一半,发现越写越长,需要把里面内容单独抽出来说。

建议大家先复习旧帖子<家庭资产配置之5类资产>:手中的资产,应该基于不同的目的分类,每一类有不同的目标。
1、流动性资产(掌握自己花钱数据)
2、安全垫资产(给你安全感和勇气的资产)
3、投资/投机/谋求暴利/去冒风险的资产
4、赚钱后全身而退的资产
5、买保险防止意外发生

当脑海中建立起上面的脉络框架后,随后的问题是,每一类资产应该买什么东西??把资产配置到什么品种上?
这个问题就比较大了。每一个品种都能写好久好久。

就比如不动产,包括住宅/写字楼/公寓/商铺,圈子里已经写过几十个帖子了。其实这个领域还包括厂房,然而厂房我没经验,所以没写过,而其他几种我都买过,要么是自己买,要么以前管资产的时候投过,所以还算有自己的判断。

那么股票呢?
这一贴,我想从五类资产配置目标的角度,说一下股票。

一般认为,股票肯定是冒险的,应该是5类资产中的第3类。然而不完全,股票里其实有很多种,因为:

1、每只股票背后的公司都处在不同的行业中,每个行业处在自己不同的生命周期中(我刚才搜了一下圈子里好像没文章,这个是视频里讲的)。

能上市的企业,一般不会在萌芽阶段,所以基本都在成长/成熟/衰落三个阶段中。

2、社会外界又有经济周期。每一年都处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中。各个公司所处的行业,又对经济周期的敏感性不同。

所以两者叠加,会导致股票分成不同的风险类型(对应着不同的风险和收益)。

(1)成熟期企业+不易受经济周期影响的行业,这种股票缺乏成长性,但是风险低。现金流比较稳定,一般认为这是吃利息的股票。

(2)成长期企业(此时忽视经济周期),这种容易出长牛股,投资期限比较长,可以持有个5年8年的。
此时的投资利润,吃的是企业的盈利增长(来自于市场广度即用户数量增加+市场深度即消费频次消费金额增加)

(3)看不出成长还是成熟(那么就默认是成熟期企业)+经济周期中的牛市周期。
这种投资期限不会太长,因为过去中国牛市短熊市长,所以炒一波也就一年。未来不确定市场会不会改变,所以,咱们还是一年一年的看。

此时的投资利润来自于估值上升(PE值增高),熊市里甚至低到15倍PE,牛市里搞成三四十倍甚至更高的PE。

(4)还有一种是
成长期企业+经济周期中的牛市。
两者叠加,等于双吃:吃企业利润增长+PE倍数提升。
(所以大家再想想巴菲特,首先他处在从70年代开始的50年熊短牛长的长牛市之中。再加上他的选择成长股的逻辑,等于就是在双吃。)

下面我详细说一下:
——————

第1种:低风险、低波动率(股价常年不涨)。
吃股息率的股票。

这种股票很容易理解:
公司业务预期就没有增长了,或者只有非常微小的增长,凭什么涨呢?

最常见的吃分红的股票是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一旦建好后,前面两三年会有一个“养路期”。养路期里,知道该条公路已贯通的人还比较少,需要几年的时间让更多人知道、慢慢形成习惯,在规划路线的时候走这条高速公路。

过了养路期后,就是成熟期。
此时,高速公路的通行费已经固定,基本不会涨价了。人流也比较稳定,一般仅有每年5%的人流小幅增长(因为收益于有车+出行的人口增长)。所以这种增长也算是抗通胀了,然而想要大幅增长是不可能的。

其次就是水电站/核电站,因为一旦建成后想要增加发电机组基本不太可能,不像风电太阳能,只要再多立几根桩子就能增加发电机装机量。发电量不会再大幅提升了,电价又不涨。所以业绩基本变化不大了。

还有自来水厂、供水供电之类的基础设施企业。他们除非再收购其他城市的企业,提升规模,否则业绩会一直变化不大。
一般仅有很小的增长,是来源于人口轻微增加+人们平均收入上升,导致略微消费更多的水和电。所以也算是抗通胀了,但是大幅度的增长是不可能的。

还有机场,港口,高铁。这都是扩建比较难的。业绩基本变化不大了。但一样会随着每年的经济增长,人们收入略有增加,会缓缓的增加出行量。所以也算是抗通胀了。

已经市场到顶的,比如工商银行这种网点遍布全国,已经没发有大幅增速了。
但还是会受益于经济增长,人们收入略有增加,于是存款贷款金额增长,所以也算是抗通胀了。

以上这些逻辑都比较简单:业绩没有大幅增长预期,受周期影响也不大。
所以想清楚:这个类型基本上是等分红的。

这就像是买房时买公寓一样——预期房价上涨空间不大,房屋租金跟经济周期也没有那么大的关联,所以买公寓就是收租金的。随着经济上涨,租金也会有小幅上涨,也算是抗通胀了。一样的逻辑。

然而过去多少年里,国内A股的分红一向是比较受诟病的。因为A股股票就不怎么给人分红……能稳定分红的公司少之又少,凤毛麟角。

这是因为:
1、过去的融资成本高。资金拆借的利率不低。
2、过去各种投资机会比较多,上市公司都想瞎搞搞新业务,比如跨界搞搞房地产,跨界研究个疫苗,跨界收购个xx公司……
因为这些原因,上市公司基本都想把钱留在手里。

因为他们认为,如果我跨界去搞房地产,从外界借钱融资的成本要12%+,而挪用分红的钱是不要成本的。所以我干嘛不挪分红钱去搞房地产呢?等于给自己省利息了,还能发个新业务公告,促进公司股价涨一波……

说白了,过去中国机会太多,各个公司心思活络,想拿着钱去四处投机。愿意分红才怪。

但是后面随着国内利率长期下台阶,分红率早晚会高起来。而且这种逻辑可能会扩展到更多成熟期企业,比如商场、成熟的消费品牌等等。

或许再过几年,就可以把买这种股票当做跟买公寓一样的目标。
那么这一类股票,隶属于5类资产中的哪一类呢?——第四类(和买公寓一样)。

——————
另一种股票是成长股。

成长股这个概念比较模糊,我举一些身边的例子,给大家建立一点感性的认识。

第一个例子是眼科医院。

去年年初,圈子里有人问激光治近视怎么样,我受到圈友启发,才突然想起来,应该给f先生治一下近视眼。
于是第2天我们就去了一家医院预约,很快就去手术了。

手术当天发现,简直人山人海。
平均几分钟治一个人,一上午七八十个人在排队。我们这一算,一个人赚一万,一天上百万。这眼科医院赶上印钞机了。

回到家后,就去找眼科的股票。结果一看,爱尔眼科已经早涨翻了,几年n倍的大牛股。

在家直后悔,为什么没早去治近视。
所谓的多接触商业者社会,多看各种消费机会。如果早去治近视眼,就能早就发现了
等发现的时候,估值已经高了,我也不敢买了……(这股票估值太高了,现在也不推荐)

我们在看眼科,市场很大(毕竟国内近视率太高,每年都有新的一茬小孩子长大)、竞争不大(眼科医院并不多)。
所以业绩增长有保障,只要这家公司不断的再去更多城市开分院,每新增一家医院,就等于新增了一个印钞机。这业绩增速(成长性)就能有保证了……

第二个例子是奶酪。

前几个月合肥发消费券,然后我就去超市买东西了,看见个叫“妙可蓝多”的牌子,生产儿童奶酪棒。我比较爱吃奶酪,就买了点回来。

后来回忆了一下,感觉之前好像没怎么见超市有卖这种东西的。这种奶酪应该是一个满新的品类。国内愿意接受奶酪的人还不多,这也意味着市场成长空间很大(愿意接受的人数有增长的潜力,乘以人均消费数额增长,就意味着公司营收的大幅增长)。
所谓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这就是业绩增速的保证。所以这支股票肯定也是个成长股。

唯一的操心点是,我不知道从食品制造的角度,奶酪制作的技术门槛究竟有多大,如果传统的巨头,比如光明/蒙牛的介入,会给小公司带来多大的压力?

但从新产品面世的角度,我依然很看好。新产品面世时,给投资者的利润往往也是最大的。(曾经有过相似的案例是锐澳鸡尾酒)

另外,我没见过这个牌子奶酪的广告。
不知道是因为我观察的少、没发现?还是因为他们家本身广告做的就不多?

这种新市场,就应该使劲打广告做人群渗透。反复宣传奶酪就是奶中黄金。
蜂蜜中的蜂皇浆,牛奶中的奶黄金
吃了妙可蓝多,女儿长到178,儿子长到198,
吃了妙可蓝多,女儿当超模,儿子当球星,
吃了妙可蓝多,身高赛过特朗普……
(也有可能是这家公司产量有限,上产能之后,一定要狂打广告才对)
新产品靠广告砸市场也是有效的,这也是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一个兜底保障。

第三个例子饮料。近期农夫山泉要上市了,这家公司我也看好。

首先,水饮料这个市场就特别好。国内消费潜力仍有提升的空间,人均喝饮料的数量还有大幅提升的空间。会渐渐向着美国人发展,一箱一箱往家搬饮料,每天喝一升。
这个过程中,饮料市场的增速会不错。

其次,在整个饮料市场中,我们还要思考,谁跑的快于平均水平,谁落后拖后腿?
跑得快的那个,就是值得买的企业。

饮料的逻辑:饮料作为低价品,是低价格弹性的产品,那么就应该想办法提高价格,提高毛利率。

重视包装,重视b格,这就是一个可行的策略。然而就是这么基本的策略,国内执行得好的没几家,巨头里,娃哈哈、康师傅都感觉不太行的样子。

其次就是开发新产品的速度。要不断开发更多类型的新产品来提升市场占有率。
(逻辑类似于之前圈子里有一个问电影院前景的朋友。当时我说国内要不断的开发新类型的电影,比如复仇片,鬼片之类的,靠着新类型的电影来拓展用户群体的广度。)

快速开发新产品+新产品把包装逻辑执行的好=该企业将会是是市场中跑得快的那个。

所以比较一圈后,我觉得农夫山泉在开发新产品速度+新产品逻辑上,都算是巨头中顶级的,比同是巨头的娃哈哈康师傅等等要强得多。
小企业中也有几家不错的,比如我看味全就挺好的。总之,在我看来农夫山泉也将会是一家成长型企业。

第四个例子是电动车。

新产品新行业=高速增长的市场。找这个市场里的龙头,超额收益的概率就比较高了。
目前除了蔚来之外,一个能打的都没看到,所以还是要继续押蔚来。

——————
讲了4个例子,我相信大家会开始有些朦胧的感觉,能感觉到什么叫成长股了。
讲的就是市场增长。

我举的例子都是大众消费品领域的,因为这是对普通人来讲是最容易关注,并找得到的领域。

相反,如果是工业消费品,那么除了该行业的人以外,其他人很难接触得到。
即便在金融行业,专职做投资,也很难把研究范围覆盖到所有企业。一般都是各个券商的研究所靠增加人力,来保证覆盖面。会按行业分很多研究小组,每个小组两三个或者四五个人,盯几十家公司……

而其他投资人就有必要依赖研究报告来拓展自己的手眼范围了。我之前工作的邮箱里每天能收一两百封研报邮件,但很多时候也懒得看(毕竟眼睛疼脖子疼)。

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讲,千万不要放弃观察自己的周边。
你发现有什么新增的东西?
有什么新鲜的东西?
有什么没见过的东西?
希望圈子里的朋友,大家多发这方面的帖子,实惠圈友。

咱们圈子里这么多人,分布在全国各地,眼睛多就有可能发现更多的东西。
发出来,然后我们一起来推断下,看看这个市场有没有大幅增长的可能。如果感觉可能比较大,那么就非常值得投资了。

————————
第3类股票是“周期股”。

就是跟着经济周期波动
(比如圈子里一直说,今年更适合投资股票……)

这个帖子写了两天,我写不动了……以后再补充吧。

——————
最后一类股票是热点股,追热点、追技术分析、追涨停什么的。

这种是我不认可的投资方法。
因为这种就是在博概率。跟赌博性质差不多,时间久了早晚会翻船的。

返回星球主页:珍大户的经济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