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更重要?】
大多数人买保险,都会担心理赔问题。
非常正常。那有什么办法呢?
刚好在整理关于理赔纠纷的几类原因,我个人的思路是这样的:
很多时候大家的猜疑和担心,是很模糊的,仿佛觉得可能有些问题,但是具体可能是什么问题,又未必说得清。
非要说,也只能想到:
保险公司会不会故意不赔我啊?
条款是不是有坑啊?
理赔的时候会不会有人管我啊?
———这类问题。
这种问题主要集中在对保险公司的不信任上。
但这种行业规范的基本面问题,实际上是任何一个行业都有的,属于共性问题。
买房子你也会担心中介会不会骗你,网购也有可能买到假货,对不对?
这类问题,天然存在,不会消失,只能一方面靠监管机构来规范,一方面靠不断普及基础知识。
这些疑问,实际上反映了大众对行业认知不足。
其实真实的理赔纠纷,主要有两大类:一种是服务类,一种是技术类。
服务类其实也是共性问题,跟保险本身也没特别直接的关系。
而且保险行业对服务的关键性指标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尤其是理赔时效,合同里都有。
真遇到服务问题,没话说,跟丫死磕。该投诉投诉,该打官司打官司。
技术类,则包含了很多,矛盾点主要来自:
该不该理赔?该理赔多少?
我看了很多法院的案例,也看了理赔部门的报告。
说实话,很大一部分的问题,都来源于“投保人对产品的理解”和“保险公司对产品的规定”之间有误差。
说白了,就是大家对自己到底买了什么根本不够清楚。
之前听说过一个案例,被保险人投诉,“我买的是百万医疗,你们就应该赔我一百万!”
至于什么开胸算重疾微创不算、先天性疾病免责、自杀两年内不赔、消费型重疾身故没有赔偿、既往症不赔、医生说没事的健康问题也要如实告知,等等等等。
这些在我看来稀松平常的知识点,不研究,没人跟你细细的解释,你又怎么能了解呢?
有几个人去看条款呢?
“我以为保险是这样的”,这是最大的问题。
所以,理赔这个后端问题,最根本的解决方式和时间,应该是在前端啊!
前面了解清楚,老老实实如实告知、知道自己的保单哪些情况不赔,未来就算有纠纷,也可能集中在服务或者是灰色地带上,起码是可以去申诉去争取的,而不是完全的被动,或是走到打官司那一步。
你买个意外险,只保全残,那截肢没有伤残赔偿,你赖谁?
不怕有问题,就怕明明知道有问题,还不想办法解决,或者明明有办法,就是没有执行能力。
“5分钟了解重疾险”
“一文看懂年金险”
开什么玩笑啊,怎么可能呀?
知识的简化一定附带的是知识的遗漏。
你给我5分钟,我可以给你讲清楚重疾险是怎么个大概情况。
你给我15分钟,我可以告诉你重疾险的理赔标准和免责内容。
你给我1个小时,我可以把重疾责任制定的原理、重疾险的起源、购买的注意事项都给你讲清楚。
问题是,你愿意给我多久的时间呢?你觉得这么多信息你需要了解多少呢?
所以,后端理赔很重要,前端的了解更重要。
一边担心保险骗人,一边只听得进去忽悠、简单粗暴的结论。
这种自我矛盾的逻辑不去掉,再多理赔案例也没用。
再说一次,理赔案例要看,但看的是规律经验,看的是细节处理,而不是“哦,他这种情况能赔,那我如果这样也应该赔。”
包括宣传这种单个案例来标榜自己“影响力”的,纯粹是给自己挖坑。
下一篇:从事保险行业应该读什么书?